找到相关内容328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史、禅学与参禅——结束讨论禅宗史学的争论

    禅史、禅学与参禅——结束讨论禅宗史学的争论  华严关主  最近《中副》因为刊载一篇钱穆先生有关《六祖坛经》的大作,因而引起海内外作者们讨论禅宗史与禅宗学的兴趣。站在禅宗的立场与研究学问的观点来看,实在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各位作者先生们(除钱穆先生第一篇大作而外),在讨论的字里行间,总不免有针锋相对之势,彼此厚非之嫌。这固然不是学者应有的风度,而且犯了讨论愈多,离题愈远的毛病,更不应该将去世已久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5364015.html
  • 法称的生平、著作和他的几个学派——重点介绍《量释论》各章次序所引起的争论

    ,产生了后代意识上的分歧,也是自然的。首先是反映印度的和我国西藏的逻辑学家们的注意和争论,有的认为把《量释论》原来各章次序;改变成为自然的次序,有的主张保持传统的次序。伏士特里考夫对法称《量释论》章次...的争论。  当然的,角度不同见解也必定有分歧。到底各个学派见解,谁是谁非,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但从各派各家的见解及互相间的争论,充分反映出法称著作在印度逻辑史上所起反响的多面性和广泛性。...

    虞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738126.html
  • 赵朴初答:两派的矛盾是否仅是戒律问题?

      赵朴初答:最初主要是戒律问题上的争论,但是两派为学的精神不同是其主导原因。上座部严格持守戒律,致力于修习禅定,注重自己内心的修持。大众部则广学多闻,致力于弘传教法,注重接引群众。这两种不同的精神,不仅引起了戒律问题的争论,而且促使后来佛教在教理上、学说上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484110778.html
  • 风在动?

    六祖慧能一日经过法净寺,看到两位僧人对着空中一面翻飞的布幡争论的面红耳赤.六祖一问才智在争论旗幡飘动的原因: 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慧能大师听后就对他们说:“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二位仁者的心在动啊”. “仁者心动”从此成为佳话.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20016463.html
  • 学佛人切莫因见解不同而结怨

      在下学佛以来,经常看到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相互争论的文章,也听说有些法师因为见地不同和对修行方法的理解不同,而反目成仇。因为初入佛门,又加上身为凡夫,当然只是看看热闹,听听是非,根本无力去分清谁对谁错,但却多少受到其影响,真是前路尚不知,徒又增迷云。故既不敢深入其中,又避之唯恐不及。   学佛多年以后,再回头关注这些争论,和争论的热点,以及争论者的心态,在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

    佚名

    口业|嗔恨|忍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22170128206.html
  • 学佛人切莫因见解不同而结怨

    在下学佛以来,经常看到佛教内部不同观点相互争论的文章,也听说有些法师因为见地不同和对修行方法的理解不同,而反目成仇。因为初入佛门,又加上身为凡夫,当然只是看看热闹,听听是非,根本无力去分清谁对谁错,但却多少受到其影响,真是前路尚不知,徒又增迷云。故既不敢深入其中,又避之唯恐不及。 学佛多年以后,再回头关注这些争论,和争论的热点,以及争论者的心态,在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争论毫无结果...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2575619.html
  •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修订《省宗教事务条例》

      2008年7月30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闭会。会议中关于《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有所修改:自2008年10月1日起,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信教公民按照宗教习俗在家中过宗教生活,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不同信仰、不同宗教或者不同教派的宣传和争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布道、传教。

    佚名

    |修订|条例|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8/08593227339.html
  • 不争议的智慧

    有一个民间故事,说两个人争论。一个说《水浒传》 上有个使板斧的好汉叫李达,另一个坚持说叫李逵。 两人争论不休,就打赌20块钱,去找一位古典文学权威评定。 权威笑咪咪地看了两人一会,判定《水浒》上的好汉乃是李达,于是主张李逵者输掉20元钱。 事后,"李逵派"质问权威如何如此荒唐断案。权威答道:"你不过损失了20元钱...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8/08/19450517156.html
  •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中日净土佛教文化交流活动

    争论为内容做了精彩的演讲,并与参加活动人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据了解,杨仁山居士与小栗栖香顶就中日净土文化间自力与他力、圣道净土、菩提心、选择本愿等问题不同的解释做了长达三年的书信争论。在争论...

    佚名

    |佛教文化|宗教研究|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20032535665.html
  • 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中日净土佛教文化交流活动

    表示感谢,然后,以中国清朝末年杨仁山居士与日本小栗栖香顶就中日净土文化差异的争论为内容做了精彩的演讲,并与参加活动人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据了解,杨仁山居士与小栗栖香顶就中日净土文化间自力与他力、圣道净土、菩提心、选择本愿等问题不同的解释做了长达三年的书信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小栗栖香顶以六个视点对杨仁山的净土真宗之疑义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即:第一、法然认为否定菩提心是错误的;第二、认为法然的解释...

    佚名

    |交流|佛教文化|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2/08295235739.html